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行

快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8-03 10:28:46

全国选拔、优中选优、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争金夺银……

乍一看,您会以为这是在描述奥林匹克运动会选手,但实际上,这是在说世界技能大赛。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日本东京如火如荼地举行,而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将在2022年10月在上海举行。最近,随着倒计时牌的点亮,“技能奥运”的国家队集训也逐步展开。

荣誉

“技能奥运”咱中国也很牛

在东南四环和五环之间,化工路51号,就是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这个以培育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学校,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5届成为世赛中国集训基地。

“大家对奥运会很了解,对我们技能世赛不了解。”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蔡夕忠说。

2011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世赛,只参加了6个项目,获得1枚银牌。随后,中国代表团逐渐适应了世赛的节奏,加强了人才选拔和备战,成绩也越来越突出。2015年的第43届世赛,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17年的第44届,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2019年的第45届,首次参加全部项目比赛,共获得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再次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

现在口述这段历史,蔡夕忠依然难掩激动:“怎么样?是不是和咱们参加奥运会的经历很像。”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自2012年开始,累计承担了过往四届世界技能大赛10个项目次的集训任务,累计获得5金2银1铜1优胜的优异成绩。今年,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再次被人社部确定为,数控铣项目、数控车项目、机电一体化项目、水处理技术项目等4个项目的世赛中国集训基地。

蔡夕忠介绍,过去三届世赛,基地的选手已经实现世赛数控铣项目三连冠。数控车、水处理技术项目上一届夺金,机电一体化项目夺银。

在接下来为期约一年的集训中,将选拔出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世赛的每个单项,每个国家只能派出一个(或一组)选手参加。“每项目集训队一般由十个左右选手构成,最后选一个代表国家出战。”

竞争

选手一生只有一次机会

世赛的项目都有年龄限制,所以参赛选手,基本都是技校、中职、高职学生或年轻教师。本届,中国集训队出现了普通大学博士生选手。

比奥运会更残酷的是,世赛规定,每名选手只能参加一届。所以,对技能奥运的选手来说,一生只有一次参赛机会。将参加第46届世赛的中国集训队名单,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有4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机电一体化项目选手潘朝阳、罗自立,数控车项目选手井焦铭,水处理技术选手张子康。

在宽敞明亮的数控车项目基地,记者看到正在紧张训练的井焦铭。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小井,和很多男生一样喜欢动手,尤其对各式模型感兴趣。数控车项目,正好能将兴趣发展成职业。

数控车比赛,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连赛4天,共十几个小时——把图纸上的模型变成实物。最后由专业仪器和专家评定,决出名次。蔡夕忠说,世赛比拼就像奥运射击比赛一样,胜负就在一丝一毫之间,“普通人用肉眼,可能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作品,都看不出区别。”

潘朝阳和罗自立是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双人搭档,就像奥运乒乓球双打一样,比赛时需要配合。他俩一个编程、一个组装,争分夺秒,完成一条流水线的设计、制作、优化等工作。

尽管也是兴趣所在,但训练同样异常艰苦。潘朝阳和罗自立,每天早晨7点就要起床,先练体能,再练技术,每天都忙到深夜。潘朝阳解释说:“我们这个项目有一个特点,就是耗时比较长,经常连续四天,每天从上午比到深夜,饭都是在赛场解决。所以,体能和技术一样重要。”

熟能生巧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操作,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何况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为了这次参赛的机会,潘朝阳已经准备了四年。他2016年入学,2017年便被选入了世赛培养梯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征战世赛的师兄师姐。潘朝阳和罗自立现在的教练团队,就有他俩的同校师兄——谢虎、殷成浩。在第45届世赛,共有37个国家的选手参加机电一体化项目,谢虎、殷成浩荣获亚军。

参加水处理项目集训的张子康,被他的老师李玲琪称为全才。李玲琪说:“这个项目说起来简单,就是污水处理,但是要考察的内容太多了。化学、机械、编程,几乎都要涉及。”

前景

技校人才也有成功之路

“学生们非常不容易,就像奥运代表团的运动员一样,他们在集训过程中,几乎没有休息。也就过年,休息几天。”作为统筹学校4个集训基地工作的老师,李玲琪很怜惜这些技能奥运选手,在训练、食宿等方面,给选手们最有力的保障。和东京奥运会一样,上海的世赛,原定是今年举办,因疫情推迟到了明年。为了疏导选手们的压力,学校还专门配备了心理咨询老师。

蔡夕忠随队参加了几次世赛,他很清楚选手们的压力。这个压力是多方面的。上海世赛63个项目,涵盖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创意时尚与艺术、信息与通信技术、个人和社会照护、交通与运输六大领域。每个项目只有一个(或一组)选手代表中国,与几十个各国顶尖高手角逐。

“学生们想为国争光、为校争光,也想证明自己。”蔡夕忠感叹,平时技校的受关注度,远远比不上普通高校。学校最近赶上施工有些凌乱,但是依然能看到各处张贴的往届世赛选手、教练的宣传海报。他们在技能奥运登上领奖台,升国旗奏国歌的瞬间,就是这里近4000名学生前进的动力。

“我们学数控机床的学生,第一节课是学着用机床做一个木质的擀面杖。到学年结束,学生们已经可以带自己制作的饸饹面机回家。”蔡夕忠很动情地说,学生在中考之后进入技校,意味着他们曾经在初中不被看好,甚至被忽视。但当孩子把自己加工出来的擀面杖,拿回家,全家都会沉浸入许久未有的满足。从擀面杖到饸饹面机再到更精密的器件,甚至穿着印有国旗的队服参加技能奥运,这对一个技校生,是可以触碰的职业梦想。

近年来,随着国家队对工业、制造业转型的重视,《中国制造2025》推出,大国工匠备受推崇,职业院校、技校也越来越受重视。各企事业单位,很喜欢引进世赛选手,早早到学校预定名额,甚至还没等学生毕业,就提前来校“抢人”。

“我们的学生,不愁就业,不缺好的前景。”蔡夕忠说,学校往届的优秀学生,很多都进入了大型企事业单位,有些享受到应届研究生薪资、福利待遇,“技校生,也能拿到高薪,分到住房。现在全国都是这个趋势,重视技能人才。”

但是,受学历限制、社会观念等影响,技校生,好像始终低人一等。“大家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中国已经能培养世界顶尖的技术工人。网上有很多视频,德国、瑞士的工人,在操控机床加工精密设备,大家都感叹他们技术好。但实际上,我们的选手已经在技能奥运战胜过国际高手,拿到冠军。”蔡夕忠很感谢世赛这个平台,“这个技能奥运是我们的机会,所以即便竞争激烈、集训艰苦,这些年轻人也能顶得住。这不同于传统的读高中、参加高考、进本科学校拿文凭。这是另一条路,技能之路也能成功,也能通往荣誉殿堂。”

(原标题:调查 | 一生只能参赛一次!“技能奥运”国家队集训揭秘)

(记者 孙毅)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