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来源:合肥在线 时间:2025-10-20 08:20:02
唱念做舞惊四座,戏韵悠悠诉情长。10月18日晚,“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再迎重磅好戏,京剧《西厢记》为市民们带来一场文艺盛宴,用传唱不衰的爱情宝典,演绎东方浪漫史诗。
以情带声唱响京剧花腔“女高音”
【资料图】
戏曲舞台,恰是情起之处。虽然秋雨连绵,合肥大剧院依然座无虚席。
随着大幕缓缓拉开,灯光聚焦在古色古香的戏台上。身着华丽戏服的演员莲步轻移,水袖翻飞间,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娓娓道来。
《西厢记》是由田汉先生根据元代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改编的京剧剧目,1959年由张君秋大师等人在北京首演。塑造了崔莺莺、张珙、红娘等众多个性鲜明、灵动传神的人物形象,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台表演精致、舞台考究、唱念动人的精彩剧目。
原剧一共15场戏,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本次演出的版本是后来进行了整理,精练到最终的11场戏。只到送别哭宴,两人互诉离愁别恨,涕泪叮咛非常感人。
作为崔莺莺的扮演者,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一级演员张婷认为,从现在观众的生活节奏、欣赏水平和观演感受考虑,不全以讲故事为主,而是把重心放在戏曲表演的核心本体,也就是“唱念做舞”等技法上。而且,注重引导观众对男女主人公爱情结局做开放式的想象。
“张君秋大师的张派声腔非常有特色,也是技法最难的流派,到现在仍是旦行圭臬。”张婷介绍,这出戏在表演上要突出以演唱为主的特点,可以说每一段都是经典,讲究以情带声。
《西厢记》有的唱段音区是高低变幻,跌宕起伏,演唱难度很大,非常优美动听,堪称京剧中的花腔“女高音”。尤其是琴心里的四平调“先只说迎张郎”一段和哭宴中反二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更是作为张派的代表性唱段,非常受戏迷爱好者们的喜欢。
回合肥为家乡人演出很自豪
中华戏曲舞台上,爱情可以说是永恒的主题,那些或凄美、或浪漫、或曲折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戏曲艺术的皇冠,散发着迷人光芒 。
“近些年通过到各地的演出发现,来看戏的年轻人更多了,合肥也是如此。”张婷说,众所周知《西厢记》讲的就是书生张珙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通过演出希望推动更多人来关注戏曲喜爱京剧,引发对爱情亲情等人生命题的感悟和思考。
张婷其实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合肥人,走上专业京剧艺术道路后,离家远赴他乡。“这次回来为家乡人演出,也是第一次到合肥大剧院参演,觉得非常荣幸和自豪。在外多年,看到合肥发展很快,科创、文旅等元素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张婷告诉记者。
“本来还想买票邀请亲戚朋友一起来看戏,结果发现太火爆,身边的朋友说票早就卖完了。”张婷笑称,“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活动办得特别好,展现出合肥的热情以及极强的组织能力,能把全国各地的很多经典看家剧目都邀请来轮番演出,不是件容易事。此外,还能和旅游互动起来,可以凭票根去很多景点玩,形式很新颖,精彩带给了观众,实惠让给了百姓。
曲终人不散引发现场观众共鸣
在京剧《西厢记》中,赋予了男女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品质,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国人美好向往。虽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也引发了现场的观众们强烈共鸣。
“很美!舞台上那生动传神的性格展现,优美浓烈的抒情色彩,无不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的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更是感人至深。”不出远门,在合肥能和伴侣一起携手观看经典大戏,安徽大学博士杨春燕非常开心。
杨春燕认为,“百戏入皖”活动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很有意义,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戏剧经典,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她看来,不管是恋爱过程中,还是在婚姻家庭中,一段感情最好的状态就是相互包容,共同进步发展。
“《西厢记》是和爱情有关的京剧,作为新婚不久的夫妻,有机会看这部戏真是非常应景。”安庆人虞志红特意带着妻子,赶来看这场戏。他认为本次票价十分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对于合肥的城市形象有助力作用。看完戏后,感觉在生活中双方今后更要相互关心、尊重和理解,一起为了小家庭去努力奋斗。
“其实,我们这个年龄段也有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小伙伴,身边还有京剧社团呢。”合肥八中的学子蒋明天表示,平时自己对戏剧比较感兴趣,所以专门和妈妈一起搭伴来了。京剧国粹能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表演,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现代生活中有利于向更年轻的一代去推广,以后还想来看更多的戏。
雨夜朦朦,曲终人不散。“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活动以戏动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观众,在京胡悠扬与优美唱腔间,共赴浸润心灵的文化之旅。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