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2+1”现代产业集群

快讯 来源:​惠州日报      时间:2023-01-10 16:00:55

寒冷的冬日,俯瞰惠州大地,产业发展热潮涌动:大亚湾畔,埃克森美孚、恒力等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加速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仲恺高新区,德赛西威产线一片繁忙,源源不断生产着最新的智能驾驶舱产品;罗浮山下,乘着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的东风,以中医药为特色产业的惠州生命健康产业生机勃勃、发展势能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资料图)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党的二十大为惠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惠州正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3+7”工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德赛西威智能驾驶舱产品。(来源:惠州日报社)

如何布局

集中精力打造“2+1”现代产业体系、“3+7”工业园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惠州历经“办实业、打基础”、发展“三来一补”“三资企业”到形成石化、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链。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惠州的产业经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如何布局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惠州正处在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关键转折期”“经过多年积累,惠州产业已到了由散转聚、由大转强的关键阶段”“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又快又大、以大带小、强链补链延链,建设新型工业强市”。去年底,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地给出答案。

为此,惠州正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集中精力打造“2+1”现代产业体系、“3+7”工业园区,阔步迈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征程。

——“2+1”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扩规提质,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行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三;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速,国企、民企、外企同台竞技,形成年产能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规模;生命健康产业初步形成以中医药为特色产业,医药、器械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

——“3+7”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大亚湾石化区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仲恺高新区获评超高清视频显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成为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核心引擎,中韩(惠州)产业园发展势头迅猛,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初具规模,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一张蓝图干到底,惠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效逐渐显现。2021年惠州GDP接近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广深佛莞之后广东又一个“万亿工业大市”。

稳中向好的增长态势还在延续。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在疫情之下产业韧性十足,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新型工业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动力在哪

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5G、大数据、云计算、AI、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加快发展、加速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牢牢抓住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个“牛鼻子”,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赋能高质量发展。

凭借国内首个“双频5G+工业互联网”智能炼厂建设项目,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实现了传统炼厂生产方式的更新迭代,建立起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炼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惠州市时达创马达有限公司,先进的自动化马达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一条线一天可以生产2万台马达……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这是惠州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惠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大产业大平台,紧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惠州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截至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3.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1.8%,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增至225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64.1%和43.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为2050家和1862家。

坚持创新引领,惠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主装置区全面建设,总部区投入使用。两大科学装置入列国家“十四五”规划,预计2025~2026年建成投用,届时惠州可集聚国内外约1500名科学家等科研人才,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有两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的地级市。与此同时,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总部区加快建设,引进一批高端科研团队,推动一批科研成果落地。

怎样培育

优质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市场主体是实体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来源:惠州日报社)

“行政服务中心在周六开门为企业服务,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也节约了成本。”深圳中城南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资料员石向齐为惠州全面开展民生政务服务事项周六延时服务点赞。

重大项目专班全程服务,拿地即动工;搭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面对面受理企业诉求;“一网通办”、创建“无证明城市”……惠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办事越来越便利。

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面对疫情影响,惠州出台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发展信心更足。

优质的“软环境”护航企业一路做大做强。走进位于惠阳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惠州市广麟材耀科技有限公司,“其貌不扬”的厂房内生产的锂电池铝塑膜,产品性能及一致性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该公司董事长刘德龙直言:“我们正处在高速增长期,正准备增资扩产,同时筹备登陆资本市场。”

近年来,惠州持续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建立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整合资源给予重点扶持,建立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挂牌企业全链条阶梯式创新主体培育体系。

截至目前,惠州共有3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3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3;5家企业获得工信部重点“小巨人”企业资金支持。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