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洛阳桥:首座将生物学应用于巩固桥基的古桥

快讯 来源:泉州晚报      时间:2022-01-25 18:16:02

洛阳桥:首座将生物学应用于巩固桥基的古桥

中国之最

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种蛎固础”法的桥梁

位置

地处泉州城东北方向的洛阳江入海口

特点

在桥底石块上大量繁殖蛎房,利用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胶凝性好的特性,将江底石块黏合成坚固的整体基础。

月光菩萨

蔡襄雕像在洛阳桥头默默守望

泉州洛阳桥(亦称“万安桥”)这座跨海长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当时由泉州开元寺僧人宗已和郡人王实、卢锡倡建。造桥之初并不顺利,建设工程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数年未能修好。所幸,嘉祐三年(1058年),名宦蔡襄第二次出知泉州时体察民情,积极着手续建洛阳桥。经过艰苦努力,洛阳桥终于在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建成。现存桥梁全长约731米,桥宽约4.5米,主体桥段为47孔,有45座石墩。南宋名臣陈傅良曾为洛阳桥写过一首诗:“跨海为桥补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岛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铁马著行横绝漠,玉鲸长鬣露寒涛。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古往今来,众多贤士名流为洛阳桥的雄伟壮观所折服,对这座桥梁无不予以肯定、赠以褒美。

据泉州市文博研究员黄真真介绍,洛阳桥在建桥技术上有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独特的一条即开创了“种蛎固础”法。洛阳桥建造于洛阳江的入海尾闾,这里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建桥时是沿着预定的桥址中轴线向江底抛置大石块,形成有相当宽度的江底石堤。如何使桥基稳固于江底河床之上?这时,造桥者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在所抛石块上大量繁殖蛎房,利用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胶凝性好的特性,将江底石块黏合成坚固的整体基础,此即为“种蛎于础以为固”。洛阳桥桥基历经近千年,迄今岿然不动,实有赖这成片生长的牡蛎。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与建筑学有机结合的典范。至于这“种蛎固础”法是出自谁的提议,史无详载,只能说是先民们“共同的智慧结晶”吧。不过,鉴于牡蛎是海边“吃货们”的最爱,所以洛阳桥建好后,为防有人跑去桥下挖牡蛎,宋朝泉州衙门专门立法规定:谁挖洛阳桥下的牡蛎,就得流放两年。可见对于桥下牡蛎的重视程度。洛阳桥建成后,变天堑为通途,大大方便了行人的交通往来,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此桥的鼎建也证明,泉州自古就是一座勤勉团结、富有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的城市。

洛阳桥的桥墩上养殖了不少海蛎,用于巩固桥基和桥墩,退潮时,能看见桥墩上星星点点的海蛎壳。

洛阳桥历经近千年,迄今依旧雄伟壮观。

要知道洛阳桥的造桥技术有多么超前,不妨从时间轴上横向看看当时的英国伦敦桥的状况。伦敦桥是一座跨河大桥,早先是用木头搭建的,破烂不堪,数年就要大修一次。1014年被焚后,直到1176年才决定兴建成石桥,并于1209年建成,前后共耗时33年。因为技术问题,新建成的伦敦桥左右完全不对称,19个桥拱也没有弧度相同的。伦敦桥历600多年风雨,虽几经修复,终不堪重负濒于垮塌。无奈之下,英国人于1824年起,花了7年时间重建这座桥梁。建成后的石桥长928英尺(约278.5米),宽49英尺(约14.7米),由花岗岩建成。但直到这时英国人也不懂什么“种蛎固础”法。人们后来发现伦敦桥以每年1/8英寸(约0.32厘米)的速度下沉。当地政府吓坏了,于是在1968年将桥梁拆解卖给了美国企业家,另建了一座水泥桥。原先的伦敦桥如今成了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处公园里的摆设。

□记者 吴拏云/文 陈起拓/图

标签: 泉州 伦敦桥 江底 洛阳桥 桥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