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府文庙:宋元中国规制最高的州府级文庙

快讯 来源:泉州晚报      时间:2022-01-10 17:12:52

府文庙:宋元中国规制最高的州府级文庙

中国之最

宋元中国规制最高的州府级文庙

位置

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

特点

拥有重檐庑殿式屋顶、黄色琉璃瓦、龙纹柱身、通饰彩绘等建筑做法,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建筑规格,反映宋元海外贸易带给泉州的文化繁荣和特殊的政治地位。

看视频,赏府文庙风采。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为少见的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建筑做法。(陈英杰 摄)

泮宫(泉州府文庙 供图)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体现建筑上,是拥有严格的规制,如屋顶样式,从高到低,依次为庑殿式(如太和殿)、重檐歇山式(如天安门城楼)、悬山式(天后宫妈祖寝殿)、攒尖式(如开元寺甘露戒坛)和硬山式(普通民居),其中,庑殿顶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

泉州有一处建筑,不仅采用重檐庑殿顶,还采用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和龙纹柱,这便是泉州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

被称为“至圣之所”的文庙,它的建筑模式、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内容、等级等,更是规制森严,无法逾越。除了北京的太学国庙和山东曲阜孔庙享有礼制的最高规格:大成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龙柱等皇家宫殿建筑群式样外,州府级文庙一般为面阔七间,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单檐歇山式等建筑格局。

大成殿通饰彩绘十分少见(陈英杰 摄)

泉州府文庙的规制和规模,都是宋元时期州府级文庙首屈一指的。(陈英杰 摄 )

泉州府文庙作为州府一级文庙,却有着与自身级别不一致的高规制。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的泉州府文庙,主体格局形成于1137年。大成殿是其核心建筑,为全国比较少见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殿顶铺黄琉璃瓦,正面殿前檐下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这些建筑做法,是宋元时期州府级文庙中最高的规制。

泉州府文庙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历代重修碑刻有记载:“泉郡学甲于天下,盖极其仪,尽其制,备夫天下之所未备。”明嘉靖元年(1522年),中宪大夫、太常少卿黄河清所撰《泉郡博胡时轩先生修学记》的开篇,便对泉州府文庙的规制、规模及其地位,进行了阐述,该碑文《泉州府志》有收录。此外,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所立《重修泉州府郡学记》中,也有“泉郡学规模宏敞,甲于天下”之说。

泉州府文庙为何能建有如此高规格的建筑?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主任何振良表示,泉州府文庙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凸显了泉州府文庙建筑的礼制等级和官方身份,侧面反映了宋元海外贸易带给泉州文化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清乾隆二十六年泉州府学宫平面图(泉州府文庙 供图)

大成殿正面殿前檐下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陈英杰 摄)

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海外贸易高度发达,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的文化教育也迎来了鼎盛时期,地方政府致力于教育发展,官私学并行发展,科甲成绩斐然,博得“海滨邹鲁”等盛誉。泉州府文庙是这段文教鼎盛历史的见证,有赖于泉州官民尊孔修学的优良传统,府文庙的修建一直被历任地方政府视为重大的文教工程,频繁修葺扩建,发展成规制完整、规模庞大的建筑群。

海外贸易的高度繁荣,也带来了泉州政治地位的提升,这也是泉州府文庙建筑拥有高规制的重要原因。随着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市舶司在泉州设立,远离战火、社会安定,且拥有便利的海上交通、丰厚的海外贸易收入的泉州,吸引了宗室皇族的到来。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大量皇室宗亲子弟的迁入,使得泉州府文庙及学宫的地位、规制“水涨船高”。不少赵氏皇族都曾参与过泉州府文庙的修建,如曾于1265—1266年主持泉州府文庙大修的赵希㤞,既是泉州知州,也是皇族宗室的知宗。宋绍兴八年(1138年)所立《泉州重建州学记》碑刻,记载宋代泉州庙学变迁的同时,也佐证了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后对泉州文教、庙学发展的促进。

与高规制相匹配的,是泉州府文庙人才的“高产”,历朝历代为泉州乃至全国输送大量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科第人物,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两宋时期,全国共取正奏名进士28933名,其中福建7142名,排名全国第一,而泉州就有1418名,占全国进士数的1/30强,占全省总数1/7。

从泉州府文庙走出去的各个领域的精英,广泛参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参与到对海洋贸易的推动中,对泉州宋元时期海洋贸易的空前繁荣,乃至全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因此,泉州府文庙及学宫作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区的代表性遗产要素,随着泉州成功申遗而享誉世界。

□记者 黄宝阳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