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下草埔:我国最大的宋元冶铁遗址

快讯 来源:泉州晚报      时间:2021-12-08 11:57:39

下草埔:我国最大的宋元冶铁遗址

中国之最

我国最大的宋元冶铁遗址

位置

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

特点

国内首个科学系统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铁遗址;独特的板结层冶炼遗物处理技术在国际上为首次发现。

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航拍图(陈英杰 摄)

青阳铁场拥有矿产资源丰富、木材燃料取之不尽、临近水源便于取水和运输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冶铁技术的发明与铁器的使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有着悠久的冶铁历史及独特的技艺传统,经考古发掘,目前中国最早的块炼铁铁器出现于公元前14世纪,最早的生铁铁器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春秋早期)。欧洲则是在14世纪左右,中国的生铁技术才逐渐传入并对之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在宋元时期的泉州,也就是公元10世纪以后,泉州就有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铁场,这便是今年成为新晋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之一的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唐五代开始,铜铁等金属器和陶瓷器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产品。宋元时期,我国冶铁业高速发展,福建是最重要的铁产地之一,泉州成为闽南的冶铁业核心区。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中,曾概述全国的铁矿分布,称“西北甘肃、东南泉郡,皆锭铁之薮也”。其中的“东南泉郡”便是指泉州。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盛,铁产品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据《岛夷志略》记载,泉州海船行商涉及海外地名200余处,其中将铁制品作为贸易商品的国家或地区就有48个。

国内首个科学系统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铁遗址。

令考古人员眼前一亮的含铁水的石块

泉州矿产资源丰富,据《元丰九域志》记载,泉州下有青阳、倚洋、赤水铁场,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安溪青阳铁场。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介绍说,青洋村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山上有取之不尽的木材燃料、临近水源便于取水和运输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北宋初官方在此设置青阳铁场后,便逐渐发展成宋元泉州、闽南最为重要的铁产地之一。

明代以后,由于海禁等政策的影响,青阳铁场走向衰落,明代废弃,直至被尘封地下。2019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对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的考古发掘。第一、二期的考古发掘至2020年8月结束,遗址发现系列重要遗迹,包括炉址、房址、石堆、护坡、石台阶、池塘、活动面、小丘及众多板结层等,出土钱币、金属器、建筑构件、陶器、瓷器等遗物。碳14年代测定和陶瓷类型学研究表明,下草埔遗址的冶炼活动集中于宋元时期。通过遗迹现象和实验室内的金相分析检测发现,下草埔遗址及其周边区域内不仅有完整的“采矿—冶炼—加工—运输”的生产环节,且同时存在块炼铁冶炼和生铁冶炼两种技术体系。此外,其出现独特的板结层的冶炼遗物处理技术,将冶炼废弃物有序平整为多层台地,使得冶炼场内部的地理空间得以持续、充分利用,在国际上为首次发现。

经过考古发掘,清晰可见6座冶铁炉遗址和3处房址。

遗址发现系列重要遗迹,包括炉址、房址、石堆、护坡、池塘、活动面、小丘及众多板结层等。

“下草埔冶铁遗址是个块炼铁、生铁冶炼技术并存的古冶炼场,使用竖炉进行块炼法冶炼,生产产品中包含钢料,展现了宋元中国东南地区冶铁手工业遗址的独特面貌,是宋代经济史、手工业技术史、海洋贸易史的重要发现。”作为考古领队承担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发掘工作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表示,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史、贸易史、社会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深处山区腹地的下草埔冶铁遗址,却是世界海洋贸易的回响。根据考古遗址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安溪、泉州冶铁具有完整的生产链条,以安溪下草埔遗址为代表的冶铁作坊,与晋江下游的铸铁冶炼作坊,共同构成了泉州完整的冶铁业生产链。铁器、铁块、铁鼎等各种铁制品从泉州港出发,行销世界。下草埔遗址体现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

作为首个国内科学系统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铁遗址,目前,青阳下草埔第三期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工作还在继续中,将带给世人哪些未知的惊喜,值得期待。

宋元时期,从青阳铁场生产的铁器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内外。

考古结果表明,这里可生产块炼铁、生铁和钢,同时出现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板结层的冶炼处理技术。

□记者 黄宝阳/文 陈晓东/图(除署名外)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