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入秋以来最强寒潮来袭:今年“双拉尼娜”,冷空气或偏多偏强

快讯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1-11-07 08:57:27

据《经济日报》报道,受新一轮寒潮影响,11月4日起,我国自西北向东南陆续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有较强雨雪。据分析,此次寒潮从影响范围、降温幅度和最低气温值来看,是今年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

同时,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到冬季发展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才刚刚结束一次拉尼娜现象,因此今年还将是个“双拉尼娜年”。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在“双拉尼娜年”的背景下,今年冬天会是冷冬吗?

近日,在中国气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赵会强回应称,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季节内冷暖波动大;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其中黑龙江东部、黄河流域中部及华北西部、新疆北部等地偏多二成至五成。

但今冬究竟是不是冷冬?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解释称,需要注意的是,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是针对气候平均而言气温偏低还是偏高,但“冷冬”有严格的阈值标准。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三个等级。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就定义为单站冷冬;如果冷冬站数超过区域总站数的50%,则定义为区域性冷冬;如果冷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则定义为全国性冷冬。即冷冬的标准与气温偏低的程度和范围均有关系。

“冷冬更多是对冬季气候状况或者是气温状况的综合评估,预计今年气温偏低的可能性较大,但能不能达到冷冬还是要根据标准来看。”贾小龙说。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国家气候中心数据统计,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的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最近一次偏高发生在2020年。

尽管上一个冬季先后出现了四场大寒潮,一月初的寒潮更是让多个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但今年3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为暖冬。专业判定标准有时和公众的感受并不相同,比起平均气温,气温异常波动的极端事件更容易受到关注。

“影响我国气候的不仅仅是拉尼娜。拉尼娜年的确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但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因为还受其他因素影响。”贾小龙说,中高纬度积雪、北极海冰变化等都会增加冬季气候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还将密切监视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

20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灾害令不少人印象深刻。那一年,北半球也受到了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今年类似的情景会不会重现?

对此,贾小龙表示,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天气成因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频繁,另一方面是水汽输送条件非常好,所以2008年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雨雪冰冻天气。

“从今年的预测来看,我国南方的水汽条件不如2008年,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可能性较小。但在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西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贾小龙建议,相关地区需注意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电网和交通的影响,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集中用电需求等做好应对准备。

气象专家提醒,今冬我国冷空气偏多、偏强,特别是北方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南方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交通、基础设施等造成较大影响。南方降水偏少地区要防范干旱,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偏高、降雨偏少,要加强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同时,冬季是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季节内气温波动较大,公众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添衣保暖。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