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1-10-19 20:35:43
编者按:
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央广网推出系列报道《长征路上新青年》,看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中国青年如何交出更优异的答卷,书写更壮丽的诗篇。
请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视频剪辑:舒隆焕
央广网延安10月18日消息(记者张伟 舒隆焕)秋季的陕北天高云淡,正是一年苹果成熟的好季节。即将上市的苹果挂满枝丫,丰收的喜悦迎面而来。
驱车行驶在延安志丹的峁梁之间,同车人员讲起来红军长征的故事,志丹是片红色的土地,85年前红军长征队伍到达保安县的吴起镇(备注:保安县后改为志丹县),这里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见到采访对象郝文龙时,他正在村部里面筹划今年苹果采摘的事情。谈起收成,这位八零后的村支书满脸喜悦:“管理技术好了,合作社带着村里形成合力卖苹果,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正在打理苹果园的郝文龙(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在陕西省志丹县永宁镇麻湾村的山头上,苹果随处可见,这是当地群众的致富果。陕北土地贫瘠,能种粮食的川道不多,山上的土地很难种出好庄稼,于是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地苹果,通过山地苹果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从小生长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对长征精神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尤其是作为村支书,我将学好长征精神、用好长征精神,带着我们村里的群众一起种好苹果、过好日子。”郝文龙说。
郝文龙除了精心管理果园外,还在2017年牵头成立了志丹县红大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已有80户240名果农加入该合作社,果农户数和果园面积占全村的90%,社员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郝文龙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村全部耕地有2300多亩,其中2160亩都种上了苹果,农民收入的好坏以及乡村振兴的成果如何,这个小苹果责任重大。
2017年前后,在外面物流企业上班的郝文龙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麻湾村,帮助村里发展苹果。
“看着村里种的那么多苹果,村上又没年轻人,这个产业怎么发展是个问题。真的很担心,我们家乡的条件不比洛川这些地方差,为什么我们种的苹果不如他们好。我必须帮村里解决好这个问题,让村民通过种植苹果富起来。”郝文龙说。
说起回村种苹果的事,郝文龙也是一脸苦笑,抱着满腔热血回村,刚开始村民不理解,村里流言四起“那谁家的小子城里混不下去了,跑回来务农来了,没多大出息。”
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麻湾村的苹果即将上市(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种苹果乡亲们见效益了,流言也渐渐变成了认可,这小伙还挺能干,能让苹果卖上好价钱。”苹果成熟的季节郝文龙的心情也变好了。
提起苹果种植,郝文龙滔滔不绝,他一边邀请外面的技术专家给村民讲高品质苹果种植方法;一边联系外面客商、创新苹果售卖方式,让麻湾村的苹果种得更好,卖得更好。“单靠果农,没办法请专家来传授经验,也缺少跟果商的议价能力,传统的农业模式很难适应目前的苹果种植。”郝文龙说。
目前在郝文龙的带动下,村里面多数果农加入了合作社,目前也有好几个年轻人回到了农村,加入了用苹果推动麻湾村振兴的队伍中来了。
一个年轻人的回乡,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的增加,更是对乡村思想的转变,在乡村振兴这项工作中只有新理念和新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让农民持久地富起来。
看着眼前即将丰收的苹果,郝文龙自豪地向记者描述着村里的未来(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如今在志丹县永宁镇麻湾村的土地上,红军长征的故事至今仍在传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勤劳淳朴的农民用双手创造着幸福,种好苹果、过好日子,这群勤劳的人定不会辜负这片青山。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更多人富才是真的富。我是村支书,更是村上发展的带头人,我需要做好示范,加强资源的整合,把家乡苹果种得更好。我记得长征精神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两句话我要学好、更要用好。”郝文龙说。
上一篇:【母亲河畔的中国】甘肃兰州:在黄河边找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钥匙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