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时间:2021-10-18 18:51:48
花香鸟语、绿植环绕,LED屏上的数字,准确呈现着温度、湿度与光照,这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园的一个温室大棚。该大棚负责人刘先生正在精心侍弄自己的花花草草,花草颜色鲜艳、形态各异,引人注目。
“园艺可以美化环境,也能愉悦身心,市场对园艺植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啦!”刘先生说,创业之初,当地政府只用了一个月就把建设大棚的用地批了下来。
近年来,嘉兴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扩面提质,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书写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崭新篇章。
吸引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崇福镇农创园大棚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大棚的花花草草也登上了电商平台、销往各地。
据介绍,崇福镇农创园是嘉兴的首个农创园,规划面积1万亩,自2016年建园以来,崇福镇创新模式,加大优惠政策力度,鼓励吸引大学生创业、培育新型农民。2020年又新建了50亩大棚,不断满足园区日益增多的创业者的需求。
“这里环境好,设施齐全,聚集了很多有活力的年轻人,我承包了30亩地,打造了养殖、采摘、加工的全链条蚕桑产业。” 崇福镇居民张静惠从上海返乡,她的想法很笃定,就是通过发展蚕桑业,带领乡亲们增加收入。
“新入驻农创园的创业者,可享受设施大棚租金全免、土地租金优惠政策;创业主体可享受优先立项、低利率农信担保贷款等政策。对在创业创新比赛中获奖或年度考核优秀的创业者,还有更多奖励!” 崇福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冯志刚说,不同的优惠政策,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创业者。
目前,崇福镇农创园已累计引进35个农业特色项目,累计大学生从业人数达130余人,带动200余人就业增收,园区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
崇福镇农创园,是嘉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大批职业农民逐梦田园,现代农业项目频频落地,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升级保障,缩小城乡差距
“以前身体不适,得坐车去市区看病。现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门诊,省事儿多啦!”来嘉兴市海宁市周王庙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吴静芬说,现在每周都有市级医院的专家到镇卫生院坐诊。
据介绍,嘉兴市突破以往“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都建卫生室”的传统,统筹当地人口、交通等因素,优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全覆盖,全域建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优质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打破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局面,让嘉兴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
统筹城乡发展,还体现在教育的均等化。以海盐县为例,2015年该县成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达到“三个100%”。
拿着借书卡,轻轻一扫,“嘀嘀”两声,就能把书借走……嘉兴市图书馆油车港分馆,书籍整齐排列、环境清幽宜人,是周边群众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该馆拥有嘉兴市图书馆全部的数字资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我住在附近,这里就像是我家的书房一样!”前来借书的读者说,这里每个月都会更新很多书,散着步就能过来看书,很是方便。
让更多的人有书看、看好书、爱看书,是嘉兴市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目标。据介绍,嘉兴“县级公共图书馆藏书达标率”已达100%,借助嘉兴市图书馆的资源,村民也可以共享阅读资源,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繁荣。
保护环境,扮靓乡村颜值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南村的小路上,几乎没有瓜果皮、塑料袋等垃圾,绿植环绕,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此优美的乡村环境,垃圾分类有很大的功劳!”这是虹南村村民的切身体会。为了提高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投放准确率,2020年,虹南村优化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奖励制度,实行扣分制和加分制相结合,不断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
路面平整,溪水清澈,一片绿意……如今,走在嘉兴的大部分村庄,一排排白墙黛瓦的乡间民宿,塘清湖澈、人水和谐,目之所及的乡村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近年来,嘉兴市加快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据介绍,嘉兴市实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出台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餐饮业油烟管理办法等,加大燃煤电厂清洁排放改造,空气质量屡创新高,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创新建立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有序推进污染地块场地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城乡全覆盖。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乡村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