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雨季将来 收集的雨水怎么才能变废为宝呢?海淀区积极探索

快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5-27 14:21:08

未来的几个月,我们要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海绵”,尽可能多地把天赐之水留下来。

城市海绵化,是北京近些年城市改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收集、存蓄雨水,然后将它转化为生活用杂水,并且能循环使用。最近两个小区新完成的海绵化改造,就最大可能地体现出了这种“海绵”精神——多收集、净化后缓用、反复循环。

透水铺装“喝”得快 雨水不再出小区

午后,刚刚交付使用的通州区紫运南里二区里,居民们出出进进忙着装修。大门入口处,此前栽下的月季已然盛放,各处繁茂植被显现出勃勃生机。

走在小区人行步道上,小灰砖提供了微弹脚感。更奇妙的是,哪怕直接倒上半瓶矿泉水,细流也不会“窜”到四面八方,而是原地被砖面牢牢吸住,片刻便会下渗无踪。

通州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人行步道使用了透水铺装方式,是使用最广的海绵化手段之一。从剖面去看,透水铺装自上而下一般包括透水砖、30毫米厚细颗粒无砂透水混凝土、100毫米厚粗颗粒透水混凝土、150毫米厚级配碎石在内的多层结构。这种“孔隙感”使得它相较普通不透水路面渗水速度更快,一定程度降雨量内不会形成径流。如果降雨量较大,透水铺装一时来不及“喝”掉,就需要“生物滞留池”来保驾护航。它往往作为海绵系统中另一重要元素,与透水铺装形影相随。

紫运南里二区中心位置,一大片高低错落的植株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细看绿地边缘,比紧邻的人行步道要矮上一截,方便路面径流向低流入,这便是小区的“生物滞留池”了,它还有个更生动好听的名字“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同样采用多层结构,最上层是种植土,然后是细沙、砾石,砾石层内置有渗管。此外,雨水花园内地形较高处还设有溢流井,只有雨量过大,超出绿地蓄水能力,水才会“漫”到井沿高度,流入市政管网。

记者发现,不少楼房外墙壁上,均装有供雨水流下的管道,出口处用一个簸箕形状的小装置来承接,称之为“消能池”。可以尽量消掉雨水的动能,减少迸溅,令其缓缓流入楼前绿地。种种装置共同发力,小区犹如一块“海绵”,得以最大限度吸收、储存雨水。

自2016年4月成为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试点,通州区海绵城市改造工作已走过5年时光。“在19.36平方公里的试点区与新建项目区,总计120余处区域拥有了各式各样的‘海绵’元素。”通州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区的雨水控制量占到总降雨量7成以上。”

由此,哪怕在多雨汛期,也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彻底改变以往下点儿雨,人们出行就得绕着走、跳着走,甚至趟着走的窘况。此外,更明显的效果体现在工作效率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前,只要下雨,都得赶紧回单位做好防汛准备。积水风险点位,还要派人值守,各种突发抢险任务也多。海绵化改造后,雨水能够直接就地消纳,外排压力大缓解了很多。”

绿地下建调蓄池 雨水不再是负担

在海淀区的很多小区,海绵化改造更进一步,在减少小区雨水外排的同时,还通过建调蓄池的方式,把雨水收集起来,以备它用,雨水不仅不需要排到市政管网,也不会是引起小区内积水问题。

青棠湾小区位于海淀西北旺地区。海淀区水务局进行了海绵化系统升级改造,建立了完备的雨水收集调蓄利用系统。工程将每栋楼的高层雨落管都深入到单元楼下台阶中,进而引导进入小区绿地植草沟,楼顶屋面雨水不再散排到单元门口;同时在每个单元门口设计了25厘米深、15厘米宽的线性排水沟,上面安上防滑铁箅子,线性排水沟的两个出口连接到绿地,绿地靠人行路边,又加挖了深度为30到50厘米左右的卵石沟。

“这些尺寸都是根据雨水量、水流速度等数据计算出来的,通过雨落管、排水沟和植草沟的系统改造,实现了居民楼出入口排水的有序组织,保证雨天居民不湿鞋。”海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小区物业在雨季时也会对这些水槽、导流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有淤堵会及时清淘,保证雨水有效排放。

在卵石沟和小区雨水花园里,也设置了多个雨水收集井,井内有截污挂篮,并有管道连入小区雨水收集管道,雨水收集管道则直接接入小区的雨水调蓄池。“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都可以被有效收集起来。”这个调蓄池就建在小区一个大绿化带下,容积为500立方米。海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要求,海淀区新建和改扩建小区,硬化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每1000平方米要建30立方米的调蓄池,“就是为了在减少外排的同时,把雨水留住。留住了,才能有机会变废为宝。”

净化循环可利用 雨水不再是废水

那么,收集起来的雨水,怎么才能变废为宝呢?海淀区水务局也在青棠湾小区完成了一次探索。

青棠湾小区的海绵化改造之初,便提出了改造的最高目标,“想办法让这些雨水周转起来,多次利用。”

设计人员反复研究,结合小区特点给出了海绵系统升级改造方案,“把收集起来的雨水净化好,用于小区绿化、雾化降温和循环洗车。”

首先,考虑将雨水用于小区绿化,但是考虑的雨季降雨的不均匀,在调蓄池附近加装了一个中控设备,将绿化中水加入到小区的绿化循环系统,“为小区绿化浇水时,首选清水池中的水,当清水池里水面低于50厘米时,调蓄池里的水就自动进入过滤消毒系统,然后补充到清水池,如果调蓄池里的水也不够,就直接打开中水阀门用于绿化。”海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我们能够收集足够多的雨水,夏季的绿化用水也许就能完全‘靠天吃饭’啦。”

同时根据青棠湾小区的现有配置,在雨水调蓄池边增加了一个蓄水量60立方米的清水池,池内的清水可以直接进入小区雾森系统,随时给小区绿化增湿、降温。

此外,还在小区东北角的雨水管道边增加了一个蓄水量为44立方米的调蓄池和15立方米的清水池,旁边建有自助洗车系统,“我们按照每辆车洗车用水量40升的标准计算,清水池蓄满一次,就能洗300多辆车。”

洗车系统下面还有回收水槽,洗车的水可以回收到截污井,过滤后返回到调蓄池,经过净化再回到清水池。这个雨水回收净化后用于洗车的系统,是海淀区水务局率先试点的一个模式,目前已经建好,并转给了小区物业运行使用,为小区居民洗车提供便捷。

海淀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青棠湾的整个雨水系统中,雨水回收利用的流程形成了一个闭环——通过导流槽、排水沟、卵石沟将雨水汇流到雨水管道中;经过截污挂篮,把体积大一点的垃圾拦截下来,比较干净的雨水会进入调蓄池;然后再经过装满石英砂、氯片的设备,进行过滤和消毒后的雨水,就达到了生活杂用水的标准,才会进入清水池。“能进入清水池的水,都是达标的,保证无色无味不腐蚀。用于洗车和绿化,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洗车和绿化后的水,还会被回收,经过回收泵,进入截污篮,再返回到这个系统。这样就形成了宝贵雨水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

(| 记者周明杰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