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来源:品质中国 时间:2020-09-30 14:06:02
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9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
东莞要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一名称还是官方首次提及。
此外,交通运输部在9月初确认了深莞跨城地铁肯定会建——近年要启动建设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的地铁。
又是修地铁,又是深度融入深圳,难不成又有大动作?继826大礼包落空后,深圳扩容的火种又在不少人心里复燃。
深圳真的要扩容甚至直辖了?
深莞之间的“示范区”,到底会建成什么样?
前两天,东莞官宣要探索和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虎门、长安等临近深圳的9个镇要深度融入深圳,并从示范区建设、产业布局、地铁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作了大致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还是首次提及,可见东莞这次的决心。
与之类似的,是今年6月,珠海提出要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这也是珠海首次提及,强调吸引深圳产业转移,并给出满满的诚意:
珠海提出,合作区的GDP,超过50%的大头可以划给深圳;合作区的财政预决算,也可以由深圳管理和审批等等。
随后,中山、惠州等地争相表态要和深圳建合作区。
东莞此次动作,应该是对上述的回应,明显是有些着急了,主动出击。
更加着急的是,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不容小觑。东莞上半年GDP达4361.3亿元,排名跌出前20,从去年的19名跌到23名。
去年,东莞GDP有9482亿元左右,即将迈入万亿俱乐部。今年要想成功入围,下半年就要努力追赶。
因此,东莞选择借力深圳,发展自己。
按照东莞提出的规划,这个示范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还不太像,反而接近广佛最近提出的“融合试验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刚开始就有大哥带小弟的意思,汕尾的最大优势就是廉价的土地,吸收深圳的产业转移。深圳正好腾出土地发展高精尖产业。这样,最大赢家还是深圳。
但东莞不同,经济实力在广东能排第四,GDP马上破万亿元,产业非常强悍,和深圳形成非常完备的智能手机产业链,因此能吸引华为这样的企业落地。
这和广佛是类似的。虽然两地经济实力有差,但不至于悬殊。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谁掌握主导权。
此前,深汕合作区的主导权在汕尾,各项工作推进缓慢。2018年之后,主导权转移到深圳手中。凭借深圳强大的吸引力、统筹能力,深汕合作区的发展才日新月异。
而从现有资料分析,深莞这个“示范区”,东莞掌握一定主导权。现在深圳还没官宣,但我猜测,大概率是两地共同开发,共同具备主导权。
东莞这边的表述是:
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编制产业发展布局;与深圳共建新兴产业集聚区、增强营商环境优势;推进工业园改造,加强“二手房东”整治等等。
总体来看,东莞一个很明显的意思,就是要吸引深圳的产业和人口。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当地产业水平,不就能更好承接深圳外溢产业吗?这是东莞在打造自己的个性优势,希望深圳外溢产业能多地流向自己,而非全部的临深、环深城市。
对二房东进行整治,让来东莞的人租好房子,也是吸引深圳人口的有力手段。
所以有人说,东莞这次行动,是深圳扩容的信号,我不赞同。
哪有城市主动为别人做嫁衣的?
关于深圳扩容,我也会在下文继续分析。
现在,就还剩两个关键问题。首先,深圳的态度如何?其次,两地合作,能否成行?
关于深圳的态度,还不好分析,要等深圳官宣。
至于合作与否,我认为关键要看深圳有没有动力。而借鉴广佛“融合试验区”思路,想必深圳也会很积极。
前段时间,广佛共同官宣,两地要在边界发展629平方公里的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实现全域同城化。
为了充分调动两地积极性,还提出财税分成这样的深度改革举措。
利益共享,双方都愿意,也就有了动力和积极性。
不谈利益共享,政策执行肯定会大打折扣。像之前深圳通往东莞、惠州的跨城地铁,早就计划修建,但总是光打雷不下雨。
很大的原因在于,修建地铁确实方便市民,但不一定带来城市发展,双方都没有动力推动。
因此,城市的界限就成了地铁的“断头线”。
不过现在,东莞和深圳的地铁终于可以连在一起了。
9月初,交通运输部发布文件称:
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城地铁要启动建设;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
这是在国家层面,通过城市圈规划进行的地铁建设,主要是破解人口数量未达标城市的地铁修建难题。
没过多久,东莞这次官宣也提到地铁建设,提出:
协同推进深圳地铁与东莞地铁联通项目落地。
要搁以前,跨城地铁最多方便候鸟一族。但东莞提出与深圳深度融合,地铁修建就有了非凡意义,也让地铁发挥了更大的价值。
地铁不仅仅是方便通勤,更能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便捷地流通。东莞和深圳两地,也会共享由此带来的发展成果。
又是两方受益,因此地铁修建必须会加速。
最后说说扩容。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扩容基本没戏,起码这两年不会。
之前网传深圳扩容,有板有眼,类似破解深圳住房紧张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容等等。
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从深圳的角度看问题,缺乏整体考虑。
正如孙不熟所说,城市融合发展,分为上中下策:
上策是直接合并;
中策是利益共享,比如财税分成;
下策是理想主义,只讲付出和理想,不谈利益。
深圳直辖,或者扩容东莞、惠州,最不愿意的是广东省。特别是东莞,是广东GDP排在第4的城市,归入深圳后,税收也交给深圳。而特区税收又直接交给中央,剩下的全留给自己,很少交到省里。
这意味着,深圳扩容,土地没加多少,广东省的税收反而要少一大半。
把临深区域划给深圳,东莞、惠州也肯定不愿意。比如临深的虎门、长安,属于东莞大力建设的滨江新区,是当地的尖子生。深圳扩容,就是掐尖,还让不让东莞发展了?
再者,扩容真的能解决深圳土地紧缺、住房紧缺问题吗?
我看未必。
扩容,意味着这些地方的房价又要迎来暴涨,本来刚需族可以安静地做一只候鸟——深圳工作,莞惠生活,但房价一涨,不少人又要买不起房。
地价也要涨。之前因为深圳地价太贵,华为搬迁到东莞松山湖。如果扩容后地价又涨,华为估计又要挪地了。
而且近些年扩容,都是两大特征:
一是中心城市实力较弱,中央为了扶持中央城市而进行行政关系调整。深圳本身不弱,没有调整的必要;
二是扩容的都是省会城市,中央同样出于平衡各省实力作出的改动,而不是让深圳强者更强。
所以,利益共享的“中策”,反而是现今最好的出路。
首先,广东省能接受。
其次,通过利益共享,进行城市圈的统筹和建设挺好,一方面能缓和各方矛盾,另一方面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跨城地铁修建,深漂买房的范围大幅扩大,成本也低很多,也就能安心在深圳发展,不会“逃离深圳”。
城市圈内地价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深圳腾笼换鸟——把研发部门留在深圳,生产等部门搬迁到临深城市或者合作区。
所以,那些等着深圳扩容大礼包的人,不要再等了。
别的大礼包应该会有,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下一篇:最后一页